2015年5月23日下午,第17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分會場“機器換人”與智能制造論壇——提升珠三角制造業,在佛山市順德區華桂園隆重舉行。第17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分會場的“機器換人”與智能制造論壇是由中國科協與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承辦,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順德區科協、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瞿金平院士擔任分會場主席。
作為第17屆中國科協年會在廣州市以外唯一的分會場,第17屆中國科協年會“機器換人”與智能制造論壇,彰顯順德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中重要地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和省級知名專家、順德區領導、廣東省及國內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的頂尖專家及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約260多人參加。
第2分會場開幕式由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奕華主持。佛山市順德區副區長劉怡代表本次論壇的東道主致辭表示,順德已經形成了家用電器和機械裝備兩大超億元的產業集群,順德大力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并將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全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以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核心區為目標,將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順德將堅定信心,做大做強,也希望有更多好的項目、好的團隊在順德落戶。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強教授主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兼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首先做了題為《推進智能制造的戰略和著力點》的主題報告。朱森第說,中國制造由“大”到“強”,要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制造業的發展方向要記住十個字:綠色、智能、融合、服務、超常。”現階段“融合”對發展智能制造至關重要,將促使制造業提升、改變制造模式及形成新興產業。他認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有幾個著力點,一是加強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二是發展應用集成商,帶動各行各業應用機器人,培育發展機器人市場;三是注重各種應用的夾具、機械手的研制;四是著力工業機器人前沿技術研究和軟件開發,實現機機協同、人機協同;五是盡快形成一支學科帶頭人技能人才隊伍。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瞿金平教授在《創新驅動產品智能制造發展的認識與思考》主題演講從創新驅動、產品創新、裝備創新和模式創新四個方面,闡述了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并提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核心、未來產業發展的機遇,中國必須以產品創新、裝備創新和模式創新推進產品制造產業鏈上的技術協同創新和集成開發,突破基礎工業瓶頸的制約,實現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和綠色發展,走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發展道路。
國家863專家組先進制造主題專家、蘇州大學機器人與微系統中心主任孫立寧教授在演講《工業機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中,分析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并以豐富的實例,展示了工業機器人的典型應用。他認為目前國內正在建設不少機器人產業基地,在廣東有佛山和東莞。特別是佛山,在“機器代人”上喊出了最強烈、最積極的聲音,一批企業如美的等已先行先試,看好佛山很快出現機器人產業集群。
國家863專家組先進制造主題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強教授在演講《智能制造中的數控技術》中重點分析數控技術我國智能制造裝備中開發應用要素及關鍵點,介紹了數控機床相關關鍵技術的發展,對智能數控的思考及探索研究,強調了三個“不要”觀點,即不要在落后的工藝基礎上搞自動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礎上搞信息化,以及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基礎時搞智能化。他認為,廣東省作為制造大省、特別是珠江西岸在制造裝備重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通過深化數控技術應用提升智能制造裝備水平大有可為。
各位專家圍繞“創新驅動、智能制造”主題展開演講,強調中國制造業要從大走向強,需做到創新驅動先行,以智能制造為著手,注重機器人產業發展及機器人應用、突破關鍵技術領域,
論壇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與會者認為:廣東是制造大省,其制造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的電子、家電、紡織、服裝等領域。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用工荒”問題漸漸凸顯,如何實現廣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化解勞動力短缺的危機,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實現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成為新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具有特別的意義和顯著的市場需求。
目前,廣東的東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已經紛紛出臺“機器換人”和智能制造發展行動計劃,并安排專項資金進行推進,本論壇聚焦如何發展適合廣東省制造業需求的“機器換人”方式,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通過論壇的舉辦,推動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和產業應用,尤其是在廣東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對推動廣東省乃至珠三角制造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與會者認為:本次論壇是近年來我省智能制造技術領域較高水平的一次盛會,取得圓滿成功,將對促進順德區乃至廣東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以及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的落實產生深遠的影響。
(省學會秘書處綜合報道)